2-2.mp3
📖纲目
1 摩西打发去窥探那地的十二个人中,有十个带来恶信,使以色列人发怨言并背叛耶和华的话,但迦勒和约书亚对全会众说,“只是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也不要怕那地的民〔亚衲人〕;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食物”—民十四9。
2 神的话是我们的食物(太四4),实行神的旨意是我们的食物(约四34),我们的食物也是亚衲人(民十四9),亚衲人代表我们为着召会的建造追求基督时所遇到似乎不能解决的难处和没有办法的事。
3 撒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每一个难处和和试诱都是我们的食物;这就是神所给我们属灵长进的办法(提前四15~16);我们若靠主得胜并让祂得胜的生命在我们身上显明,就要得着新鲜的滋养和加增的活力(书十四11~15)。
4 我们要得着神保守的能力,就必须操练我们信心的灵,并保持我们的心一直转向主,全心相信祂的应许(林后四13,三16,一20),相信祂与祂的子民同在,并相信他们足能得胜(书十四12~15,民十三30);我们必须将我们的魂交与神这信实的创造主(彼前四19),将自己交给祂,并交托祂保守我们一生(提后一12)。
5 我们若信靠祂的应许,将自己完全交托给祂,就要蒙保守,从今天一直到祂来的日子;祂能保守我们不失脚,并使我们无瑕无疵,欢欢乐乐站在祂荣耀之前—犹24。
6 我们若要完全据有基督作美地,就必须谨慎,免得有不信的恶心;不相信主就是背叛祂—申一25~26、28、35~39,九23,来三12、16~19,四2、6,十一1,参林后四13,加三2、5,罗十17,徒六5上,民十三25~33,十四4~10,三二11~12,书十四6~12,林前十1~13。
7 我们若要完全据有基督作美地,就必须提防怨言(不满和秘密的唧咕、牢骚与抱怨);怨言是一种含糊不清、低声耳语的抱怨,不满和阴郁的怨恨—10节,诗一〇六24~25,腓二14。
📖晨兴喂养
民十四9 只是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也不要怕那地的民;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食物……。
林后四13 并且照经上所记:“我信,所以我说话”;我们既有这同样信心的灵,也就信,所以也就说话。
我们够刚强了—不是在我们自己里面,乃是在祂里面;不是在肉体里面,乃是在圣灵里面。……不要以为你太年轻。昨天你是太年轻,但今天你并不年轻!要用满有确据的信心来相信。基督是在你里面,你已经和全能的神联结一起,一天过一天神的灵要将神的一切所是和神的一切所有传输到你里面。你只要维持与祂的交通,你就能进入那地。
有一些仗是要打的,但是那些仗是对着仇敌的;对于你却是安息。那个争战对于他是失败,对于你是食物〔民十四9〕。……有每日的吗哪还是不够;……仇敌要成为我们的食物,而把他吞食下去乃是我们的饱足。……你我必须有活的信心往前去,争战而吞食仇敌。……被打败的仇敌是最好的食物,最好吃的食物(李常受文集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二年第四册,四四○至四四一页)。
📖信息选读
你每一次碰着难处,每一次碰着没有办法的事,你就得问说,我这一次要饿呢,或者是要吃呢?你在那一件事上,如果靠着基督的能力得胜,让基督得胜的生命显出来,你就多得一次滋养,你的力量又加增一次,你又吃了一顿。……我们的食物,不只是神的话,不只是遵行神的旨意,我们的食物也是亚衲人—我们所遇见的难处。许多人吃了神的话,许多人把实行神的旨意当作他们的食物,但是许多人没有吃亚衲人……。越多吃亚衲人,你就越刚强。迦勒是一个好例子,因为他吃亚衲人,所以……他在四十岁的时候力量是如何,到了八十五岁还是如何。……在属灵的事情上,都是如此。许多弟兄姊妹,在他们的生活中难处顶少,但是你能很明显地看见,在他们的生活中软弱却是不少。他们在神的面前没有力量,因为亚衲人吃得太少了。……撒但所给我们的每一个难处和试探,都是我们的食物。这就是神所给我们的长进的办法。没有信心的人,一看见难处,就说不得了了。但是一个有信心的人,就要说这是我的食物。感谢赞美神,没有一个放在我们面前的难处是不能吃的,没有一个难处吃了之后是不能叫我们长进的。你多得一次的难处,你就多得一次的滋养。
我们要得着神的拯救,我们要得着神的保守,就必须有一个专一的信心来相信神的应许。……你要信神保守的能力。你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就要对神说,“神,我感谢你,你昨天保守了我,今天你还是照旧保守着。今天我也不知道临到我身上的要有多少试探,我也不知道我怎样能得胜,我自己没有办法,但是我相信神要保守我。”
我们如果真是交托了,犹大书二十四节的应许就要应验在我们身上:“保守你们不失脚,并使你们无瑕无疵……。”失脚就是滑了一下;失脚就是在不知不觉之间碰到一件东西,就颠了一颠。感谢神!祂不只保守我们不跌倒,并且保守我们连滑一滑都不会。……只要你相信祂的应许,你把自己完全交在祂的手里就好了。主要保守你,从今天一直到祂来的日子。祂要保守你到完全无可指摘的地步。感谢神,今天我们有了一个靠得住的救恩,有了一个经得起试炼的救恩(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十七册,二一至二四页)。
参读:包罗万有的基督,第十三章;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十七册,第三篇。